如何建设一个高效且黑暗的深渊社会 » 一乗公益
——人人皆可被愚弄、被剥削、被欺压却又无力反抗的体制之道
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,建设一个“理想的深渊社会”从来不是幻想,它们的原型散落在历史与现实之中,形式不同,内核相似。
若真有人要设计这样一个社会,有三个基本原则必须牢牢把握:利出一孔、政出一孔、吏出一孔。以下,便是构建深渊的三道铁律。
一、利出一孔,天下我有金钱,是现代社会中权力与自由最基本的单位。一个人能否做出独立选择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基本的经济能力。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职业选择,甚至表达意见的自由,背后都依赖于一定程度的财务自主。因此,剥夺经济上的余地,正是限制社会自由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
总之,一个深渊社会,绝不能让底层人民掌握经济主动权。
持底层长期的经济脆弱状态,并非偶然,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安排。当人们缺乏积蓄、负债累累、生活不稳时,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社会结构的问题,更遑论参与改变。每天为生存奔忙,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。
而这并非靠暴力维持,而是通过复杂系统悄然完成,因为资源的分配权只能集中在极少数手中:税收政策偏向资本方、公共资源分配失衡、教育制度强化服从、金融与房产制造负担……每一个看似中性的制度设计,都在无形中将经济资源不断向上集中。
当所有人都在为“温饱”“学区房”“社保”“还贷”挣扎,他们就不会再有多余的力气去思考什么是自由、什么是公平。于是他们就老实了,甘于做牛做马,甚至还感谢你给他们一口草料。
二、政出一孔,唯我独尊堵住政治梦想,只需要将公民变成被规训的羔羊。
深渊社会最大的敌人,不是枪炮,而是公民意识的广泛觉醒。一旦普通人意识到自己拥有集体行动与政治参与的能力,权力的合法性就不再稳固。因此,阻断政治参与的路径,成为维系统治的核心策略之一。
这种阻断并非靠强制,而是从文化、教育、舆论和心理机制多方面逐层推进的。
学校教育从小就将“政治”归纳为是“上层的事”,塑造一种“政治非我所能够影响”的认知框架。主流媒体刻意将政治议题简化、远离公众日常,与掌权者同流合污。同时,公共话语空间中充斥着“政治等同于造反”的暗示,使得参与政治逐渐成为一种值得回避的危险行为。这种长期的信息与认知塑造,结果并不是一代人的沉默,而是一代人的“政治想象力缺失”。人们不再能设想集体表达、民主协商、公共行动为何物,更难以信任他人、联合他人。个体逐渐原子化,失去了形成社会力量的能力。
最终,公民身份被解构为“顺从个体”——不再关心制度如何运转,只关心自己如何避免被伤害。这种状态下,即使社会存在普遍不公,也缺乏足够的动员力去推动改变。
无需镇压,无需枪弹,系统便能持续运转——因为人们早已放弃了争取改变的可能性。
三、吏出一孔,我即天命培养“可控人才”,让内耗成为制度惯性。
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系统,若要长期维持稳定,必须建立一套忠诚于体制、而非忠诚于人民的官僚架构。在这样的机制中,那些具备独立判断、有公共责任感、敢于发声的人,往往被排斥在核心之外。相反,制度更偏好所谓的“可控人才”——那些对权力高度依附、在利益面前毫无底线的人。
他们有的人沉迷权势,有的人贪恋金钱,有的人陷于私欲;这些“弱点”恰恰使他们容易被操控。制度将他们推上各级权力岗位,在地方成为“父母官”,在单位成为“一把手”,被赋予类父权式的威信,使基层民众不得不对其顺从服从。
更深层的策略是制造结构性的分裂与竞争。部门之间设置重叠权限,地方与中央留有博弈空间,官员之间资源分配不均,迫使他们在制度框架内不断“内卷”。这种人为的内耗机制,使各级官员被迫消耗大量精力于相互防范和争夺有限资源,而无暇凝聚共识或推动改革。
而在一片混乱中,掌权者只需偶尔“出面调解”,便可收买人心、立威树信。人们反而会感激这个“秩序的仲裁者”,哪怕正是他创造了混乱的根源。正如古语所言:“天下悠悠,犹如掌中。”
尾声:深渊的艺术建设一个“高效且黑暗无力反抗”的社会,并不需要高科技,也不需要战争与屠杀。只需要掌握人性:让他们恐惧、内斗、贫穷、自我否定、彼此怀疑,而后,再给一点点希望、糖衣、精神鸦片。
如此,便能让亿万人沦为沉默羔羊,在深渊中行走,却以为头顶有光,脚下有路。
真正的地狱,并非烈火,而是一个人人适应、人人接受、人人不再反抗的世界。
点击分享到 Facebook (在新窗口中打开)
点击通过电子邮件将链接发送给朋友(在新窗口中打开)
电子邮件
点击分享到 LinkedIn(在新窗口中打开)
点击分享到Tumblr(在新窗口中打开)
Tumblr
点击以共享到 Threads(在新窗口中打开)
Threads
点击以分享到 X(在新窗口中打开)
X
相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