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猩球崛起》困扰了我6年的问题,那猴子为啥不译成“西瑟”而是“凯
从六年前《猩球崛起》第一集上映开始,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,每一次主角被人叫名字,我就要对自己的听力产生一定怀疑——为什么主角“Caesar”读起来是“西瑟”,但文学翻译却把它翻译成“凯撒”?
大家都知道,凯撒取名自公元前100年到44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杰出军师家凯撒大帝(拉丁文:Gaius Julius Caesar)。
小菊花妈妈课堂开班了,小本本该掏出来了。
马龙·白兰度主演的《凯撒大帝》
其实Cesare这个名字原本是拉丁文, 作为名字,它的意思是“头发” ,传统拉丁语的C是没有/s/(死)这个发音,只有/k/(渴),因此['keisar]或者['keizar]都可以读成凯撒。
拉丁文在演化成英语的时候,C的读音也在发生变化,中世纪时期e、i之前的c读成软化的ch。到现代英语语法规则里,如果C放在单词的末尾或后面接的是元音字母a、u、o搭配时发k(渴)的音节,若紧跟的是e, i, y则读作s(死)。
2016年喜剧电影《凯撒万岁》
从汉语的读音上来说,凯撒的“凯”字明显比“西”字更加大气磅礴,有逼格,有气势。
另外,Ceasarean(手术术语:剖腹产)这个单词与凯撒大帝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。
有人根据公元一世纪传说猜测凯撒就是以这种方式降生的,所以以此命名。其中有一种说法是罗马有一条名为“Lex Ceasarea”的律法,如果母亲在分娩中死去,在埋葬这个母亲前切开子宫,确定胎儿是否也死了。
也还有人指出Ceasarean其实源自于拉丁文的Ceasum(切开),与凯撒有关,不过是抱了个大腿附会一下。
除了凯撒这个单词之外,John(约翰不是“囧啊”),Japan(日本不是“抓喷”),Germany(德国不是“姐妹儿你”)等等这些专有名词的翻译也颇为诡吊。
John之所以能翻译约翰,恐怕还得从《圣经》说起,John在希伯来语的原意是“耶和华是仁慈的赐予者”,拉丁文是Yohanna。也有人说是从自欧洲德国(Johan)传来,因其德语读音和汉语的“约翰”最为相近。
约翰·马奥尼
Japan是日本这个事儿呢,得倒过来看,是我们先意识到日本这个国家,那时他们自称是太阳之国,我们则称他们为东瀛、扶桑还有倭国(汉光帝赐名),到了唐朝他们才知道倭原来是猥琐矮小的意思,小打小闹战争不断,直到武则天时期才同意更名为日本(霓虹人自己提的词)。
而英文的Japan则是在马可波罗到中国旅游的时候,根据古代福建人的发音Jin-pen记载其为Zipangu,后在欧洲逐渐演变成Japan。
德国这个音译的根据是德语的Deutschland(来自于古德语的“人民的”意思),而German的中文标准翻译是日耳曼,日耳曼人,所以这个其实是英国人的锅。
好了今天就到这里,下课吧。